说起袈裟,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来着《西游记》里唐僧的“锦襕袈裟”。这袈裟上嵌七宝,水火不侵,可以防身趋祟;外表更是宝气四射,美轮美奂。于是收藏癖老和尚、黑熊精都“人为财死、怪为宝亡”。 |
其实在严格意义上来说,锦襕袈裟并不符合袈裟的定义。袈裟,梵语Kasāka,巴利语Kasāya,汉译作坏色、不正色、染色、秽色、赤色,以其色不正而称名;由布截成小片,而后缝缀而成,像一块块的田。 颜色和外观都是为了让袈裟失去美观的外表,让佛门弟子“对衣物舍弃欲心,并去除盗人夺取之念”。所以,过于华丽的锦襕袈裟真有些和袈裟的定义相悖。 |
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袈裟是“木棉袈裟”。木棉袈裟原本是释加牟尼的金缕袈裟,有一天释加牟尼在灵鹫山说法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,世尊曰: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盘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付嘱摩柯迦叶。”迦叶尊者得到了释加牟尼的赏识,释加牟尼把金缕袈裟作为证物传给迦叶尊者,这件袈裟就是为后代佛门弟子顶礼膜拜的禅宗信衣——木棉袈裟。木棉袈裟传到菩提达摩,已经是第28代了。在南北朝的时候,达摩尊师奉命来到了中国传播佛教文化,佛教圣物木棉袈裟也随其一同来到中国,并成为了后来达摩祖师及其继承人的传承圣物。 |
后武则天知道木棉袈裟在惠能手中,就用一顶摩纳袈裟和五百匹绢与惠能交换,惠能无奈只好照办。武则天后来将袈裟转赐“实话和尚”智铣禅师。智铣得到了木棉袈裟,怕被劫杀,便带着他的弟子处寂回到资州(现资中县)德纯寺(今宁国寺)。处寂又传给无相禅师,无相禅师是新罗国人(朝鲜古国名),俗姓金,为该国三太子,唐玄宗开元十六年“浮海西渡”来到中国。无相禅师圆寂时,又将袈裟传于弟子无住禅师,叫其“善自珍爱,未是出山时,更待三五年,闻太平即出”。 此后再无木棉袈裟记载,佛教圣物不知去向。木棉袈裟重现世间也成了很多佛门弟子的共同心愿。 |
|
服务热线:0769-82811366 82811399
深圳市好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东莞市伟信进出口有限公司
www.weixinfangzhi.com All Right Reserved